雜談 ( 1 )

        今天共有兩篇雜談。

        「純電動車發展前景」

        純電動車乾淨,城市街道上沒有汽車廢氣排放。純電動車由於沒有發動機,變速箱這些複雜的機器,所以維修也方便。

        但在發展的早期也是困難重重,首先是電池的能量密度不夠,影響續航力。其次是充電緩慢耗時,行走在公路上,如果沒電了,也沒有充電裝置。

        所以在電動車發展初期,政府要給生產商補貼,給買家補貼,令這個新興行業能生存並改進自己,增強競爭力。

        現在主要的困難都解決了,一次充電可以行走數百公里,電池壽命也大大延長,充電裝置也日益普及。

        電動車的優越性也日益清晰,它還有一個最大優點就是經濟,行駛每百公里的成本遠低於燃油車,所以現在的用家都搶購電動車,燃油車將在十年之內,甚至更快,成為博物館的展覽品。

        目前,中國在電動車電池方面,技術和生產規模都是世界第一,電動車的產量和技術也達到巔峰,而且中國的生產成本低,美國,歐洲,日本都很緊張,它們會在這個新興行業中輸給中國。

        但也並不是說這個行業值得投資,現在的市場競爭太厲害了,由於是新興行業,許多新加入的競爭者是高負債在經營的,可以說行業的大洗牌近在眼前,投資者必須小心。

雜談 ( 2 )

        「博奕智慧 – 重貼」 ( 108 )

        「第十一章:分蛋糕與木桶原理,關於規則的制定」

        (六) 蛋糕和木桶 ( 1 )

        如果領導者的道德是不可信賴的,那麼我們拿什麼來保證他們的權力不被濫用呢?

        首先,是避免權力過份地集中。有一句名言:「權力導致腐敗,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」。西方民主國家的三權分立制度,已經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。另一種避免領導人專權自肥的方法,是建立有效的規則 (也就是所謂程式正義),用有效的程序,來保證當權者行動的合理合法性。

        美國哲學家,倫理學家羅爾斯認為,祇要所有人都認為某程式是合理合法的,其結果應該也被認為是合理合法的。他講了一個分蛋糕的故事。一群人要求分一個蛋糕,假定公平的劃分是人人平等的一份,什麼樣的程式可以給出這一結果呢?我們把技術問題放在一邊,明顯的方法就是讓一個人來分,而他將得到最後的一份,其它人都被允許在他之前先拿蛋糕,他將平等地切割蛋糕,保證自己可以得到平等的一份。這個故事說明「程式正義」是完全可能的,這種制度安排:一個切,大家選,看似充滿了對人的不信任,但效果很好,這種安排把人的自私心考慮在內,並不試圖改變它,而是利用它。

雜談

        「博奕智慧 – 重貼」 ( 107 )

        「第十一章:分蛋糕與木桶原理,關於規則的制定:」

        (六) 減少【死亡率】的方法

        18世紀末,英國開始開發澳大利亞,移民的主力是流放犯人。當時沒有人願意去荒涼的澳洲,而且幾個月帆船的航程也充滿艱辛和危險。

        最初運送犯人的工作交給私人承包,許多船主改裝了破舊的貨輪,收了錢就讓船開去了。船上設備簡陋,沒有藥品,更沒有醫生。船主為了獲得暴利,將生活標準降到最低,三年間從英國往澳洲的囚犯船,死亡率達12%,英國民眾對此也極為不滿。

        英國政府想了很多方法,例如每船派一位官員監督,又訂下伙食標準,但死亡率沒有下降。一直到英國政府改變制度,付給船主的錢要船到澳洲以後才付,根據上岸的人數來支付,此一問題迎刃而解。船主自動請醫生,在船上儲備藥品,又提高營業水平等等。自從實行上岸點人頭付錢的方法後,囚犯船的死亡率大幅下降到祇有1%。

 

雜談

        「博奕智慧 – 重貼」 ( 106 )

        「第十一章:分蛋糕與木桶原理,關於規則的制定」

        (五) 職業道德是如何產生的

        你走進一家餐館,老闆或服務員熱情地在門口迎接你,請你入座,殷勤招呼,到了結帳時,也許你還可以得到小小優惠。

        飯店的老闆或服務員,盡心為你服務,他們當然不是免費地對你好,他們想到的是賺錢 (老闆),或服務有表現能升級加薪 (服務員)。

        「錢」這樣東西,功能巨大,它是商品的價值尺度,又是商品的流通手段。從經濟學的角度看,它是絕對正面,絕對重要的。

        理想的做法是提高人的道德水準,使之自覺行善。有人爭辯,應該要改變人的自私,他們認為既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,就應該改變每一個人都變成高尚,這種想法絕對是錯了。不允許自私,往往意味著思想上的暴政,而諷刺的事,有歷史上施行這種暴政的領袖,本身是絕對地自私,不理人民死活。

        如果你希望世界變得更好,你應該問如何引導人的自私趨向合理?

 

雜談 ( 1 )

        今天共有兩篇雜談。

        「俄烏戰爭,有人得益嗎?」

        俄烏戰爭已進行了兩年兩個月了,戰爭是要消耗大量人力,大量資源的。近來有報導烏克蘭方面由於人口少,徵兵難,前線士兵過於疲勞,而物資也短缺,在戰場處於下風。

        烏克蘭當然在戰爭中損失慘重,大片國土被毀,基建被毀,年輕人在前線,犧牲了大約幾萬人,整個國家慘不堪言。

        俄羅斯也好不了多少,人員死亡,軍備耗盡,但俄羅斯人口大約是烏克蘭五倍,工業基礎也強一些,本土未遭破壞,戰爭如繼續下去烏克蘭不利。

        當然俄羅斯如想西進,佔領更多土地,也是妄想,那裡不像現在俄羅斯佔領的南部四州,這南部四州裡有大量說俄羅斯語的人,烏克蘭的中部和西部,則多是仇視俄羅斯的說烏克蘭語的烏克蘭人。

        有趣的是,關於俄烏戰爭那麼多的評論中,很少見到討論,什麼人是這場戰爭的得益者?

        美國的軍火商,當然是得益者,土耳其和印度,趁機買入俄羅斯比較便宜的石油和天然氣,當然也是得益者。但得益最大的應該是中國?西方的嚴厲制裁將俄羅斯百分百的推向中國,中國是俄羅斯能源的最大買家,俄羅斯沒有美元,但有大量人民幣,於是俄羅斯的消費品從衣服鞋襪到家用電器,汽車,現在全部是從中國進口,中國多了一個穩定的能源進口渠道,又多了一個相對不小的出口市場。

        重型車輛,鋼鐵,晶片,俄羅斯也祇能從中國進口,俄羅斯變得非常依賴中國。

        以前俄羅斯的勢力範圍,例如中亞各國,俄羅斯也歡迎中國勢力的進入,俄烏開戰兩年多來,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提升了許多。

        二次大戰以後,美國當世界警察,由於美元的霸權,美國獲益是很大的,但現在這世界警察的身份也令到美國顧此失彼,焦頭爛額,這也是前車之鑑,不應重蹈覆轍啊!

雜談 ( 2 )

        「博奕智慧 – 重貼」 ( 105 )

        「第十一章:分蛋糕與木桶原理,關於規則的制定」

        (四) 經濟學:【自私的科學】

        經濟學的第一個基本假設,就是:「人是自私的」,我們社會中的確有些人是高尚的,但是他們人數太少,而且他們在很多時候依然是自私的,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會對整個人類的行為趨向造成影響。

        亞當.斯密史在1776年發表他的經典之作「原富論」,第一章就闡述了「人是自私的」這個思想。

        經濟學是以推斷「人」的行為來解釋經濟現象的科學,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,總是以自己的私利為出發點的,要爭取最大的利益,或者為達致某一目的付出最小成本。

        這沒有什麼不對,這是驅動一切創造的原始動力。

雜談

        「博奕智慧 – 重貼」 ( 104 )

        「第十一章:分蛋糕與木桶原理,關於規則的制定」

        (三) 容忍你改變不了的

        無數事實證明,「期望改變人性」從來都是費力不討好的,而且是注定失敗的。

        當某種規則難以被多數人遵守時,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如何改變規則,而不是想如何去改變人的行為,改變法律比改變人性容易得多。舉例來說,過去為了禁止賭博行為,也禁止親朋好友「打小麻將」,結果是很多平日循規守法的人,也都成了違法者。現在把帶有彩頭的娛樂和以牟利為目的的賭博區別開來,允許打麻將,六合彩,押注踢波合法化,並沒有讓賭博行為泛濫,反而奇蹟地讓許多違法者變為守法公民,這是個妥協嗎?是的,但它是明智的。

        太大的秘密警察權力,對國家造成的損害,大大超過了它要對付的「敵人」,專制的政府大大降低人民的相互信賴,也降低了他們的道德水準。

        美國哲學家波普曾談到容忍的必要,他說:批評家指責我們的社會腐敗,但他們未意識到我們喜歡這樣的秩序,甚至對罪犯也提供法律的保護。如果被控的罪行有疑點,他們就不受懲罰。我們不喜歡另一種秩序,在那種秩序中,甚至無罪的人也得不到法律保護。要牢記蘇格拉底的教導:「最好忍受不公正的行為,而不做出不公正的行為。」

 

雜談

        「博奕智慧 – 重貼」 ( 103 )

        「第十一章:分蛋糕與木桶原理,關於規則的制定」

        (二) 烏托邦與集中營

        人類一直有一個夢想,建立一個完美的社會,在一個「哲學王」的領導之下,改造人性,建立「人間天堂」。不可否認這種追求也激勵著人們不斷改善社會體制,但是這種進步是否說明了,總有一天我們將達到「至於至善」?這是非常值得懷疑的。

        仔細去研究那些「烏托邦」的構想,你就可能會懷疑一個一塵不染的理想國,是可愛還是可怕?在那裡一切都有答案,一切行為可以被評為「好」的或「壞」的,完美的規則被建立起來,不允許被觸犯,那大概會更像一個集中營。

        回想不同的國家,不同時期的道德整肅運動,如焚燒「異教」書籍,禁止「奇裝異服」,禁止「糜糜之音」等等,也許有些東西是不健康的,不過我們有沒有想過,禁止它們比容忍它們對社會帶來的壞處更大?

        我們討厭污垢,但污垢是不可避免的,至少現在,在我們今天的知識範圍內,我們明白我們可以建立的最好制度,似乎是最大限度容忍,而又不至傾覆的制度。

雜談

        「博奕智慧 – 重貼」 ( 102 )

        「第十一章:分蛋糕與木桶原理,關於規則的制定」

        (一) 道德建設與制度建設

        如何建立和諧社會?中國古代聖賢的回答是「從我做起」,「大學」裡開宗明義就講到: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善。」意思是智慧的最高境界,是引導人民走向「至善」。

        中國古代提倡的是「賢人政治」,通過道德建設,使人達到思想明智,道德高尚的境界,再從「賢人」中選拔最優秀的承擔管理社會的責任。

        由於這一理念與人的自私天性有矛盾,推行這種理念,就意味著要改造人性,結果變成「天理」很專橫,人性很虛偽。我們見到過毛澤東的「改造全民」的運動,結果是徹底失敗,人性還集體地墮落。莊子也說過:「聖人不死,大盜不止」,竊國大盜個個都在掌權以後宣稱自己是「天命所歸」,「聖人衣缽」。

雜談 ( 1 )

        今天共有兩篇雜談。

        「美國學生運動再起——反猶思想回潮?」

        最近美國多間大學興起學生運動,同情巴勒斯坦人,反以色列政府,這一運動正在向歐洲蔓延,表面上這祇是一場人道主義的運動,但不能說沒有反猶太的情緒。

        反猶思潮在歐洲歷史上已經有二千年之久,猶太人受到歧視,壓迫甚至驅逐在歐洲各國時有發生,從歷史上看,在東歐,俄羅斯,波蘭,羅馬尼亞,猶太人受的壓迫可以說最大,大部份人受歧視,做卑微工作,再聰明能幹也沒有用,能做到一位醫生已經很了不起了。法國,德國的猶太人遭遇辰好一些,出現了猶太的財閥,但二次大戰時德國滅絕猶太人,由於全歐洲差不多全遭納粹佔領,所以中歐,東歐的猶太人遭到大量屠殺。

        想比較之下,英國的猶太人處境較好,在英國有猶太的大財閥,而且他們的財富能保留到今天,可以說英國社會對不同種族,不同信仰的人包容度最大。

        新大陸發現以後,歐洲出現了去移民新大陸的移民潮,新移民大都是在原地生活過得不滿意的人,窮人,而美國從建國就提倡人權平等,自由,民主等等,所以反猶思潮並不強烈。二次世戰,大戰,猶太人大量地慘遭屠殺,引起了全世界的同情,「反猶」成了一種禁忌。

        現在世界看到猶太人拿了最先進的飛機大炮來對付弱小的巴勒斯坦,一副趕盡殺絕的姿態,世人的同情心轉向了,世界總是變換的,「反猶思潮」會不會回潮?